天文学家终于在“宇宙黎明”发现了难以捉摸的、被尘埃笼罩的超大质量黑洞

利用斯巴鲁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强大组合,天文学家发现了七个超大质量黑洞驱动的类星体,这些类星体被宇宙诞生不到 10 亿年时的尘埃云所包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在 138 亿年前的宇宙“宇宙黎明”时期存在类星体,它们消耗大量物质,发出耀眼的光芒,但同时又隐藏在浓厚的尘埃云中,但事实证明它们难以捉摸。

正如先前所怀疑的那样,研究人员表示。

“这项发现只有结合两台强大望远镜的独特组合才有可能,”日本爱媛大学团队负责人松冈良树说。

“的广阔而灵敏的巡天观测使我们能够发现稀有的发光星系,并且能够捕捉到来自隐藏类星体的微弱红外线,”松冈补充道。“这表明了‘用斯巴鲁望远镜发现,用 JWST 探索’的方法有多么有效。”

宇宙黎明时期的类星体

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现代宇宙中所有星系中心的数百万或数十亿倍。然而,并非所有这些都是一样的。有些,例如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 A*),很安静,因为它们没有吞噬周围的物质。

另一些则贪婪地吞噬着包围它们的物质,形成一个扁平的、旋转的云,称为吸积盘。这些黑洞巨大的引力会导致这种物质产生潮汐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摩擦,将盘中的气体和尘埃加热到高达数百万度的温度。与此同时,盘中的物质通过强大的磁场被输送到超大质量黑洞的两极,物质从那里以接近光速的喷流喷射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