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天文学家团队使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发现,微小的尘埃颗粒远离它们的母星系,在恶劣的宇宙环境中幸存下来,而这种环境本应摧毁它们。
这些发现为了解星系如何“呼吸”、生长和循环利用为未来恒星提供燃料的原始材料提供了新的见解。
“韦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尘埃起源于遥远的星系 Makani(夏威夷语,意为“风”;官方名称为 SDSS J211824.06+001729.4),这是一个紧凑但质量巨大的星系,最近经历了剧烈的恒星形成爆发——700 万年前一次,4 亿年前另一次。这些恒星爆发产生了,于 2019 年首次被探测到,跨越了惊人的 326,200 光年,将气体和尘埃向外推入星系广阔的热气晕中,即星系际介质,或 CGM。
利用韦伯的红外仪器,由 Veilleux 领导的团队探测到了多环芳烃(PAHs)的微弱光芒,这些物质是附着在尘埃颗粒上并作为尘埃在星系恶劣环境中行为的示踪剂的复杂有机分子。
该团队发现,尽管显示出侵蚀迹象,但大部分尘埃奇迹般地存活了足够长的时间才到达 CGM。PAH 分子会收缩,并且随着与星系核心的距离增加而变得更加电离,这表明大约在 1 亿年内逐渐被破坏,该研究报告称。
随着它,它会遇到比大约华氏 17,000 度(约摄氏 10,000 度)更高的气体——这些条件本应使脆弱的颗粒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