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恒星可能不像天文学家想象的那么一致地巨大

本文最初发表于

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思考宇宙中第一批恒星是什么样的。这些恒星形成了新的化学元素,丰富了宇宙,并使下一代恒星能够形成第一批行星。

第一代恒星最初由纯氢和氦组成,而且质量很大——是太阳的数百到数千倍,亮度是太阳的数百万倍。它们的寿命很短,最终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结束,所以它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原材料来形成行星,而且它们应该不再存在,天文学家也无法再观测到它们。

至少我们是这么认为的。

2025年上半年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早期宇宙中坍缩的气体云也可能形成了质量较小的恒星。其中一项研究使用了一个新的天体物理计算机模拟,该模拟模拟了云内的湍流,导致碎片化成更小的、形成恒星的团块。另一项研究——一项独立的实验室实验——演示了分子,这是恒星形成所必需的,它可能形成得更早,而且丰度更大。这个过程涉及一种可能让化学老师感到惊讶的催化剂。

作为一名研究恒星和行星形成及其对化学过程的依赖性的学者,我对大爆炸后最初的5000万到1亿年内的化学活动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活跃的可能性感到兴奋。

这些发现表明,第二代恒星——我们目前可以观测到的最古老的恒星,也可能是第一批行星的宿主——可能比天文学家想象的要早形成。

相关文章